查看原文
其他

维摩诘经08 : 你现在所有每个念头就是决定你将来出生的地方在哪里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9.10.02)

近期的目录链接(2019.10.28)

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唯识简介》全

慧律法师楞伽经(全)

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

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-70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(全 )

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(全)


维摩诘所说经 08 

维摩诘所说经要解08
慧律法师主讲

除非是菩萨示现要教化众生,就是说示现生气或是责备,这是菩萨示现的,不然,烦恼当下就是涅磐。

【若能如是坐者,佛所印可。】你若真的如此打坐,这才是佛所赞叹的,所印可,佛所认同的实相的打坐,那叫做平等法的打坐,【时我.世尊。】我就是舍利弗,当时的我,舍利弗吓一跳,噢!这位在家人怎么这么行,世尊,我【闻说是语.】我听到维摩诘这么说,【默然而止。】我却默然不语,【不能加报。】这个报是回答,我没有办法回答,被问得答不出话来。这个报不是报应的报。

【故我不任诣彼问疾。】所以,我不够资格问维摩诘居士的病。因为每次去都被训斥,讲不赢他,没办法。

【佛告大目犍连。汝行诣维摩诘问疾。】目犍连是神通第一,他是出自婆罗门种。

【目连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不堪任诣彼问疾。】我不够资格去探他的病苦。

【所以者何。】为什么?【忆念我昔】我过去【入毘耶离大城.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。】他说法人应如何做善事,身口意应如何修行,目犍连就是开示这些十善,我们要布施、要持戒。讲一讲都是生灭的有为法的善,目犍连就是如此开示。

【时维摩诘来谓我言。】谓我言:对我讲,讲什么?【唯.大目连。】喂!尊者!尊者!大目犍连!【为白衣居士说法.不当如仁者所说。】不当就是这样不对,你这样说法不对。

【夫说法者.当如法说。】你叫人要修十善、要布施、要持戒,这样讲是不究竟,这样是不恰当的说法。不当:不恰当;不当如仁者说:你这样说,一点也不恰当。夫说法者,当如法说。你既然要说法,应当如法。注意!如法应当与空、无相、无愿相连接,以中道第一义谛、究竟的涅磐,这个叫做如法说。

意思是说你若教人修十善,但是一定要教三轮体空,不应该说我在做善的这种观念;若教人持戒,要用无相持戒,不可认为说,执着我是一个持戒清净的人,这样又不对了。因为他讲得不够彻底,不与空相应、不与究竟相应,所以,维摩诘居士就训他、责备他。

【法无众生.离众生垢故。】什么才是真正的法?法是无相。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真,什么是假,你对人说法没关系;但是,你还存有众生相。所以,法无众生,真正说法不可以存有众生相,你若存众生相,还执着有相,有为的十善、布施、持戒,那是污染清净的真法。你若悟到法,法当下就是没有众生,当下就能离开一切的烦恼,众生有一个自我观念,所以,他会习惯性,执着性偏重,所以,要用空性,让他了解法,法性本来就无众生,不是二乘人所说的“有众生相可断,要断我相”;大乘佛法不这样,大乘佛法当下就是空性。所以说,法当下就是空性,无众生,当下就能离开众生的污染跟烦恼。意思是说目犍连讲得不究竟。

【法无有我.离我垢故。】法当下也无有我,无有我相,当下就能离开我垢。垢就是说因为人会执着我见,因为有我所以烦恼就生,离开这个我:烦恼的主体。

【法无寿命。】法当下无寿者相。寿就是生死去来的假名,我们从出生一直到生命的结束,这叫做寿命。但是,生本来就是不生,去也实无所去,因为虚妄执着四大、五阴的假体,所以,我们认为有一个真实的生命来出生,其实是因为我们妄想,业力而来的,实在是空性的,是带着业力、意识来投胎的,结合物质的世界,而产生虚妄的世界。所以,我们认为有一个生,色身的寿命尽,结束了,我们认为有个死,这叫做生命;寿者相。

但是法本身并不这样,并没有寿者相,离开生死垢,离开生死,没有这种东西,因为生死本性是空,本自无生死叫做离生死,这个离就是空,空掉这个生死,本无生死名【离生死故。】意思是说法性本来就没有生命的观念,当下就离开生死的念头;生死是凡夫迷失的执着,才会产生生死的念头。

【法无有人.前后际断故。】法无有人,人有灵性,草木没有灵性,所以,我们认为有人,有来有去,所以有时间观念。但是,法性,法身,佛的法身无有人相,前后际断就是没有所谓的过去,没有所谓的未来,也没有所谓的现在,现在心本身不可得,过去已经过去;这都是虚妄连续的错觉,才说有过去、有现在、有未来。前后际断是指时间,意思就是法性如虚空,无所来去,无所过去、未来,现在又当体即空,当下就无不变,不变的事情,所以,没有所谓的人相。

【法常寂然.灭诸相故。】我们若有相,我们就有种种形状不同。

我们今天就是有相,所以,在座诸位!今天,为什么有这么多是非,为什么有是非?因为众生有相。你的看法跟我的看法就不同,有我相、我见,你的看法跟我的看法就不同,认知度就不一样,我们这个娑婆世界,斗争是很正常的,那个人对你很慈悲,不太正常,我们活在这个娑婆世界,有人对你慈悲,这不太正常,这是佛菩萨再来的,我们若走到外面,人家对我们不好,很正常,你就想,他会到娑婆世界,他不是没原因的,所以,我们若到外面要挂一个牌子,不要打我!这很正常,斗争不断,没办法!是非绝对不断,是非既然生,你如何能清净呢?

所以说,怎么样能够没有是非,从自己做起,把你的心情摆平,用空性、用法身、用无生法忍,完成你不生不灭的本性,将来你进入了本体,你的清净之土就无量无边,因为你现在度量无量无边,你将来所住的世界就无量无边,很简单的道理,一切都是你的念头,你的念头决定你的将来,对不对?有相的世界,你有执着,当然你下辈子出生,就是出生在很复杂、对立的世界。我现在摆平我的内在,别人是是非非没有关系,我永远没有是非,完成了觉悟,心净则佛土净。

所以,我才告诉诸位!你不必盼望你将来会投胎到哪里,你不必恐惧你的将来,你死后所住的地方,你现在的意志、这一念、所有的行为就决定一切,要记得师父跟你们讲的话,你现在所有每个念头,就是决定你将来出生的净土在哪里。

所以,法身是常寂灭、寂然,因为它是无相,灭诸相故。所以,在座诸位!诸佛菩萨如何一直对我们开示,如何修正我们的观念,我们怎么一直无法放下,我们是不是很愚痴?快乐的道理,都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我们老是要听师父开示,师父开示会比佛祖开示还行吗?佛、诸佛菩萨,维摩诘居士都是佛再来的,他对你讲得很诚恳,一切法无人相、无我相、无众生相,一切法都是寂灭,是因为你的心起心动念,让你产生痛苦,让我们产生痛苦。

【法离于相.无所缘故。】法离于相,我们有离相吗?我们有离开一切相吗?离相不是跑到深山林中才叫做离相,那也是执相,放弃城巿,执着深山林中也叫做执。法离于相是不管任何时间、空间,都无所住、无所著叫做离于相,眼睛所看的都欢喜心,耳朵所听的都欢喜心,无所缘故就是说没有值得我们攀缘之处,叫做无所缘故,这个缘是指执着的对象,无所缘就是法本身就离一切相,意思是一切相不值得我们执着,无所执着;无所缘故。

【法无名字.】因为一切法都产生在语言当中,语言当中就有名相,法的自性是空,实相是无相无不相,当下无一切相,当然也没有这些文字、名字,【言语断故。】语言是安插不上去的,所以,人家说我们好、说我们坏,骂我们、赞叹我们,于我们的空性无碍。我才告诉诸位!悟到空性的人,一切无碍,再怎样都无碍。

【法无有说.离觉观故。】觉观就是我们粗糙的审察力量,法无有说,语言跟实相当然是不离,是不离,法本来就是无可言说,唯佛与佛乃能亲证,诸佛菩萨、等觉菩萨,才能达到这种境界,法本自是无有说,不可以讲,不可思议的心境境界。离觉观,不是你粗糙的念头意识去观照、可以体会到的无所说的实相。这句话意思是说法本自离开一切言说,不是你用粗糙的意识去观照可以观照得出来,叫做离觉观故。

【法无形相.如虚空故。】【法无戏论.】因为是实相,哪里有戏论,真实相是离一切言语,所有的言论都是戏论,实相是【毕竟空故。】妙觉圆境也就是不可思议,摆脱了这些语言。所以,法是无戏论,因为,它是毕竟空。

【法无我所.】上面是讲无我,现在是讲无我所,【离我所故。】我所表示说他身旁的一切东西以为是自我,有个东西,因为,我们对一切法都认为是我所有的,我拥有一切,我所就是我拥有,法是没有所谓你拥有的,世间为我所用,非我所有,这是暂时借我们住、借我们穿、借我们吃的,这世界,这物质的世间,不是我们究竟解脱之处,不是究竟,我们所取之处,是生灭之处,你拥有的一切,也不是真实。

所以,法无我所,意思是说法没有所谓你拥有什么东西,因为,法本身不可得,简单讲,你现在所有的东西,所拥有的东西,全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,你的头发,你的美貌,你的金钱,一切你所拥有的,眨个眼,眼睛一睁一眨就变化,眼睛一睁一眨又变化,你的细胞没有一分一秒停止的,所以,我所拥有的东西,统统是空相,不实在的。

【法无分别.离诸识故。】法是无分别心,因为意识能分别,所以,法、意识是不分别,空性你要如何分别?就像虚空是无相,要如何分别?离诸识故,离开一切分别心。

【法无有比.】把笔拿起来,比就是所谓的比较,就是所谓的对待法,对立法叫做比,法无有比,法有长、有短叫做比,有善、有恶叫做比,有大、有小叫做比,有男、有女叫做比,有天、有地叫做比,所以,法无有比,因为一切法当体就是空性,哪里有大小、长短、善恶、你我呢?法不用经过比较,自性本空,法【无相待故。】相待就是互相衬托出来,大,为什么他是大,因为我小,为什么他是长?因为我比较短,为什么说我是善?因为他比较坏,所以,长短、善恶都是相待而生,比就是这样子,法没有经过比较、衬托,当体就是空性。

【法不属因.不在缘故。】因为,因当体就是无生,因是对果而言,有因达到果就是生灭。在法的本身来讲,每一个动点都是空性,哪里当作因?哪里当作缘?哪里当作果?

所以,小乘法,以《俱舍论》来讲,是讲因果的生灭,因缘果报;但是,对大乘的法性来讲,讲到虚空,法性的本体;实相,因缘果当体都是空性。所以说,法不属因,因是有动态性的前后的推论,可以引发成果叫做因,法如虚空,空、无相、无愿,哪一个动点当作因,如果你修因待果,那永远不能成佛。你要因果当体就是空性就完成了觉悟,不离因果,当下就超越因果,所以,法不属因,法不属于因,哪里要当作因,有因就会引发成果。不在缘故,因为诸法是因缘所生,所以,观一切法,法不在缘,缘也是空性。

【法同法性.】但是法性是【入诸法故。】

法性是如如不动,都是一种实相,同样地,法性有深跟浅的认同,小乘对法性认知度不够,大乘对法性比较彻底的了解,穷尽法的实相叫做法性,所以,法是同法性,入法性就入诸法故,为什么?因为无一法不空。空来到这个杯子,你也可以说杯子当体就是空;空来到这个桌子,桌子当下就是空;空来到我们这个身体,身体当下就是空,空就完成一切实相。学佛为什么会快乐?今天,我们才能快快乐乐过日子,能快快乐乐过日子,来完成觉悟,不然,我们所过的日子是什么,虚妄、错觉、执着、痛苦、烦恼,累积的烦恼,人是一出连续错误的悲剧,一直到他临命终死亡,人就是如此,连续的悲剧,若听到佛法,哇!太棒!太棒!

【法随于如.无所随故。】

法随于如意思是说法,一切时都是不动的真如;无所随故;它不随一切生灭的因缘果,也不随一切所以就是随如。如果不随如就会随一切,因为法自无法,法当下是空性,所以,法是随着空性的真如,所以,它不随一切生灭法而转,这叫做无所随故。我们现在都随着生灭法,随处可见,男的有男的执着处,女的有女的执着处,他们无法随于空性的真如,那就是随于生灭的执着,所以,法无相,应当随于空性的真如,不应当随于执着生灭的一切法,所以,法随于如,随于如所以无所随故,随什么?

随【法住实际.】就是法性、就是实际,法随于如,无所随故,法住实际,也有人说法同如法性实际,【诸边不动故。】诸边不是有就是无,众生执着有,二乘人执着无,有、无都是对立,所以法住实际,法当下就是真如,诸边不动;空、有都不能影响它,就是不能改变的空性,毕竟空。

【法无动摇.不依六尘故。】因为六尘是剎那间、剎那间变化,你的心随着它转是无知。所以,法,我们的法性,我们的实际、我们的本性,我们的菩提之性,清净之心,本来就无动摇,是自己虚妄的执着。所以,不依六尘故。

【法无去来.常不住故。】法无所谓的来跟去,来、去是生灭法;常不住,常当体就是空,常不住就是永远不住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法没有所谓的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统统没有。

【法顺空.随无相.应无作。】刚才我已经讲过了,法是随顺一切空性,法是随一切无相法,法当下就不生灭,无所造作。意思是说你做任何事情产生动念都叫做「作」,你不起心、不动念,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,随一切因缘如何转,智慧常现前,所以无所造作,法顺空,随无相,应无作,没有一切的造作。

【法离好丑。】

你看看!我们就是离不开好跟丑,我们现在就是有好跟丑,所以,男的眼睛都色瞇瞇,看到美的想多看两眼,比较美的出来,大家都争相拍照,每个都要她签名。我想不通,像前几天,人家在卖房子,卖房子时,销售房子,房地产在上涨,我上次不是讲过我很有福报,我买的房地产马上上涨,你看看!去请林青霞来,林青霞就来,结果,十成里面,她卖六成出去,为了看林青霞,顺便去买房子,台中是空屋子最多的地方,为什么?都是高雄、台北有钱人去买,买下来就空在那里,富裕是富裕到房子很多,贫穷是贫穷到租间房子都租不到,世间不平等,所以,就看美女林青霞,去就顺便买房子,这老板很聪明,再考虑看看,以后流通处也须要站几位美女在外面,客人!请坐!客人!请坐!说不定有效,生意会做得比较大,客人!请坐!不然,请佛像、录音带,这不错,但是,这是众生相,请个美女,卖房子会比较快,法是离开好丑。

【法无增损。】损就是减,法也没有所谓的增加,也没有所谓的减少。既然如此,你今天赚很多钱,也不用很高兴,你今天若赔很多钱,也不用很烦恼,你只要三餐过得去,也是这样过日子,钱放在别人身上,别人也在用,钱放在我们身上,我们也在用。

【法无生灭。法无所归。】无所归就是没有一个目的要往哪里去,法无所归,归到哪里?归无所得。《楞严经》里面讲,归无所得究竟菩提,归无所得;《圆觉经》里面也谈,究竟菩提归无所得。无所得才是真正的法所归,法无所归向。

【法过眼耳鼻舌身心。】心就是意。

【法无高下。】就是平等,法无高下,法就是平等。在座诸位!维摩诘居士讲这样,讲到这里还不开悟,真的,死掉好了。若还活得很痛苦、很烦恼,真的,死掉好了,人家已经对你讲得很清楚;法,什么是法身?真正的法都是离这些不实在的。

【法常住不动。】常住不动,真法常住。

【法离一切观行。】法离一切观行,法本无相,离一切观行;离一切观照,能观、所观都没有。

【唯.大目连。法相如是,岂可说乎。】你若说法要如法,这才是法,你所讲的法跟我所讲的法不同,你的是执着法,真正的法是如如不动、不来不去、不好不坏、不增不减、不生不灭,无过去、无现在、无未来,无五根六尘、无五阴,无分别心、无因缘、无一切,无我、无我所、无戏论、无形相、无一切名利、无有说、无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,如是才是真法。唯,大目犍连,法相是如此,岂可说也,你在说什么呢?

【夫说法者.无说无示。】说法的人并没有真正在说法,无示,他并没有开示,终日说法,终日开示,但是终日无说法、无开示。

【其听法者.无闻无得。】没闻法也没得到什么,自性本来就是空性。

【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。当建是意而为说法。】譬如幻士,幻士就是无生而说法,为幻人说法就是不实在的,色身,说法的人也是如此,听法的人也是虚妄。所以,当建是意而为说法,当建,应当要存在这种观念而为说法,一切都是不实在的,没有真正说法的人,也没有真正听法者。

【当了众生根有利钝。】众生的根机有差,有利根跟钝根,目犍连说法不了解众生的根机,若不了解众生的根机,说再多法也没用,没有作用。

【善于知见.无所罣碍。】应该了解诸法,正知正见,要了解正知正见,正法的知见,你就无所罣碍。

【以大悲心赞于大乘。】所以,我们所有的修行,都是为了完成众生的佛道,因此,我们必须以大慈悲心来说法,赞叹大乘法。所以,你若舍离空性而说法,就不是大乘的说法,所以,我们必须以大慈悲心说法,赞叹大乘的空性法,赞叹大乘的实相法,以大慈悲心来赞叹大乘的实相毕竟空法。

【念报佛恩.不断三宝.】因为大慈悲心是诸佛菩萨所建立的,我们若要念报佛恩,必须要以大悲心来建立正知正见的法,以大乘法来说法,所以,我们念报佛恩来开示大乘法,才能不断三宝,因为,你若对众生开示实相法,三宝就会兴隆,众生的善根就不断,【然后说法。】

【维摩诘说是法时.八百居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】太厉害了!

【我无此辩.是故不任】我没有这种辩才,所以我没有这能力,【诣彼问疾。】去问候维摩诘居士。

【佛告大迦叶。】迦叶尊者。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。】你去向维摩诘居士探病一下,问候一下。

【迦叶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不堪任】我也不够资格去拜访他、向他问好,【诣彼问疾。】【所以者何。】为什么?

【忆念我昔】想起我过去,【于贫里而行乞。】因为,迦叶尊者是修头陀行,他是婆罗门种,迦叶尊者常常顾虑到穷人,贫民很可怜,所以,若不让他种点福田,下辈子还会很穷,迦叶尊者是证阿罗汉果的尊者,所以,他乞食都是托钵,都向穷人托钵,所以,曾在贫里,很穷之处托钵。

【时维摩诘来谓我言。唯.大迦叶。有慈悲心.而不能普。】你只向穷人托钵,不让富裕者种福田,你也不慈悲,而不能普,因为你【舍豪富.从贫乞。】穷人有机会种福田,富裕人就没机会种福田。

【迦叶。住平等法.应次行乞食。】意思是说你若是真正大修行人,平等法一定要顾及,你应该次第乞食,次第是不分贵贱,不分贫富,为了要利益众生,贫穷、富裕都一律要平等,都一律要平等。迦叶,住平等法,应次行乞食,应次行就是接着,不可以跳过去,叫做应次行乞食,不可以对贫穷才托钵,他很富裕,他已经很富裕了,不要,这样不可以,这样没有平等心,所以,不可以离开富裕而向贫穷乞食,这样不对。

【为不食故.应行乞食。】注意听!不食是指涅磐,涅磐就不必吃东西,为了涅磐,所以我们才乞食,这太重要了!一般人不了解到底什么叫做不食,怎么为了不吃才乞食,既然不吃就不要,不是这个意思,不食就是当你进入涅磐,就是不生不灭,所以,为了涅磐,我们应当行托钵乞食,涅磐就是无生死法,无寒暑,冬天、夏天;寒暑,因为平等法。

【为坏和合相故.应取抟食。】注意听!为了坏五阴和合的假相,就是为了涅磐,为了破除、灭掉五阴的和合假相,为了求得涅磐用这个心,所以,应以涅磐的心,不生不灭的心而取抟食。

这个抟就是团长的团,一团二团的团,团结的团,这个团,以前的印度,印度吃东西不拿筷子,拿筷子,有的人说拿箸,是中国人才有人拿箸,日本人才有人拿筷子,印度人没人拿筷子,印度人左手是拉屎用的,右手抓东西吃,有的人用右手拉屎,用左手抓,所以,有的人写字用右手,有的人写字用左手,不同。所以,他们吃东西时都捏一团,你若曾见过就了解,捏成一团、一团、..,用拳头捏成金珠子这么大团,弹起来,弹起来听得懂吗?他们弹得很准,台湾人不曾这样吃过,弹下去,飞出去,弹下去,射中鼻孔不能呼吸,他们很厉害,他们按一按,碰!很准!不会弹错,按一按,弹下去,很准!都很准,一抟食。

再解释一遍,为坏和合相故,因为五阴身都是和合相,我们为了坏五阴身的和合相,当然这就是涅磐,也是为了涅磐,以涅磐的心,所以,我们应该取抟食,这是当时印度的风俗,现在若说抟食没人知道,在中国没有这样。

【为不受故.】不受也是涅磐的意思,为了涅磐,为了涅磐不受一切法,善恶不在、大小不分、空有不别,所有一切全都不受,所以,为不受故,【应受彼食。】我们为了涅磐,所以无受心,不受;一切法不受就是涅磐,所以,我们应该受彼食,为了涅磐,所以,我们应该乞食。

【以空聚想.】涅磐就是空聚想,也是涅磐。为什么要讲这个?因为我们【入于聚落】时会看到很多人,看到你我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聚落;落就是所谓的城巿、城镇叫做聚落,落就是落下来的落,聚落,所以,这个聚落就是集合的地方,涅磐是空聚落,也就是空掉集合的相,就是涅磐相,凡是托钵到人很多的地方,你应该了解一切都不是实在相,都是涅磐相,所以,我们来到聚落,以空聚相,入于聚落,聚落就是人多的地方,像我们现在的乡、镇;聚落。

【所见色.与盲等。】要注意听!千万不能解释错误,所见色就是说看到一切外境的境界,与盲;跟没有看到没什么两样,就是完全不执着,百不见的意思,百不见、百不闻,一切法不可得,他根本连听都不要听,看都不要看,就是这个意思,所见色,与盲等,见跟不见统统平等,表示他的心不为所动,任何一个境界全都平等;我们眼睛看了会烦恼,瞎子看不到不会烦恼。

【所闻声.与响等。】这个要注意听!声音是刚开始讲话,响是回过来,最后的尾音,无论你听到什么声音,就是等于跟结束一样,没什么两样,因为,你有音声、音响,所以,你就有喜怒哀乐,听到好的、听到坏的,他没有,没有这种产物。

【所齅香.与风等.】风没有味道,表示你闻到再香的味,永远不生心,不生贪着的心,表示不生心,风,风无味,你闻到香味跟风一样,风无味,意思是统统不执着。

【所食味.】所吃的味道,【不分别。】因为法是无等相,因为你有分别相,所以会觉得有味道,味有好跟坏,所以,不分别心。

【受诸触.】注意!触是指实相,进入证悟实相的境界。受诸触,【如智证。】意思是说我们色身接触到外境,就像触到实相一样的智慧的证明。

再讲一遍,受诸处,你接受到外境的触,外境有如同触到我们实相的自内证的智慧,受诸触,又如你内在自己证悟到,就是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,因为你接触到外境好坏,你就是真正的实相,如智证就像你自内证的功夫,自内证就是无漏智、无生智。

【知诸法.如幻相。】知道一切法是虚妄之相,一切法【无自性.】无自性当然是【无他性.】无自性就是在每一个个体上都没有自性,当然就不能推出对方有自性,对不对?当然就无他性。比如说师父这个色身,这个色身无自性,这个我相没有,对方也是没有我相,到处都没有我相,哪里有他性?他性是指自性开展出来的。所以,无自性当然就是无他性。

【本自不然.今则无灭。】注意听!本自,把笔拿起来,本自无起,不然就是不生不灭,有然就是有怎么样,有怎么样就是有为法,就是生灭法,不然就是不生灭法,本自无起的不生灭法。今则无灭;不生,本自不然;本自不生,今则无灭,太棒了!太棒了!《维摩诘经》实在太棒了!本来就无生,诸法如幻,从因缘而生,法性常空,本来就无生,所以,不然,这个然就是生,本自不生,现在不必去灭它。所以,师父!我很烦恼,麻烦您帮我灭掉这个烦恼。唉!烦恼本自不生,不必灭,本来无缚,何必求解。

【迦叶。若能不舍八邪.入八解脱.】迦叶!你若能不舍八邪,就是八种邪见,这个在佛学大辞典里有讲,内有色想、内无色想、不净想、一切色想等等,总之,我们知道,八邪就知道了,也没有所谓的八解脱,如果,你不认为有一个八种邪见,而入于八种解脱的话。

【以邪相入正法.】转一个念头而已,邪、正在于心不在于外相。比如今天我们称外道,天主教、基督教或是一贯道,回教也好,有一天,他有这因缘,起心动念动一个念头,马上了解,悟到他本来的面目,邪马上就是正,马上就是佛法,正知正见的三宝弟子。所以,我们四月十二日还要办皈依,也有很多外道的人要来皈依,同样,录音带、录像带的影响力可能很大,每次办皈依,每次都客满,所以,现在拜佛的人很多,听说凤鸣广播电台,五点到六点有播我的录音带,我不知道,台北也是如此,播我的录音带我都不知道,现在大家都替我广告,高雄人说有听到,不知是否是真的,不知会不会骗我,我是没听到。

以邪相入正法,当体就是空性,悟到马上就能入正法,这是我们心的问题。

【以一食施一切.】注意听!以一食就是平等,以一食;以平等的绝对来施一切,这个一食,不是一、二、三、四的一,是平等心,【供养诸佛及众贤圣.然后可食。如是食者.非有烦恼.非离烦恼.】如是食者,离开凡夫、离开二乘的意思,非有烦恼,非离烦恼,有烦恼是凡夫,离烦恼是二乘法,若能平等食者,这是法身之食,所以,佛吃饭就是平等法,行住坐卧都是平等法,我们一切造作都不平等法,所以,烦恼很多。如是食者,无有烦恼,不可以说他有烦恼,也不可以离开烦恼的众生,他是安住实相的食。

【非入定意.】把笔拿起来,这是二乘人所修的,入定。

【非起定意.】根本没有入定,哪里有什么出定呢?

起定就是出定,二乘人有入定跟出定,法身大士终日食,终日定,没有所谓出入的观念,所以,非入定,没有所谓的入定,也没有出定的观念。

【非住世间.非住涅磐。】因为他大智慧,所以他不执着这世间,因为他大慈悲心,所以不安住在涅磐,因为他常常度众生,所以,你要加几个字——因大智故,非住世间;因大悲故,非住涅磐,这样你就更清楚。

因为他有大智慧,所以他不执着这世间,这世间是生灭法,他要住什么?一切法不可得,你要住什么?哪一种东西可以给你快乐,你告诉我?永远的快乐,非住世间,非住涅磐,因为大悲,所以不住涅磐,住在涅磐就不出来了,二乘人就是住在涅磐里面。

【其有施者.无大福.无小福.不为益.不为损。】若真正布施的人,真正布施,平等法布施的人,没有大福报;也没有所谓的小福报,既不为益,也不为损,对自己没有益处,对自己并没损害,不为益也不为损,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利益,也没有所谓的损失,没有。

【是为正入佛道.不依声闻。】因为你是平等乞食,自利利他,所以,这才能入佛道,不依声闻道才是真正的供养,所以,不空施福,你这样才是不空,没有白费了布施。所以,你若平等布施,你就得平等报应果报,你就不是二乘布施。

【迦叶。若如是食.】你若这样吃、这样托钵,【为不空食人之施也。】才没有白费吃人家的信施。

【时我.世尊。闻说是语.得未曾有.】哇!听到这样实在很感动,当时我听到这些,太感动,得未曾有。

【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。】连迦叶尊者都尊重他。

【复作是念.斯有家名.辩才智慧乃能如是.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】

斯有家名就是这只是一个在家人,就有这样的辩才,就有这样的智慧,还能够如此大智慧、大辩才,还有谁不发菩提心呢?斯有家名就是他只是一个在家人,有这样一个在家人,就有这样的辩才智慧,还能够如此的智慧辩才,乃能如是,有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?太伟大!

【我从是来.不复劝人以声闻辟支佛行。是故不任】我不够资格【诣彼问疾。】

【佛告须菩提。】须菩提,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。】

须菩提中国话叫做善吉,很善良、很吉祥的吉,弟子当中他是解空第一,了解空理第一,所以《金刚经》就是对须菩提讲的,【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不堪任诣彼问疾。所以者何。忆念我昔】想起我过去,【入其舍.从乞食。】入他的房舍,入其舍就是入他的房舍,向他托钵,向维摩诘居士托钵,他不知道他多厉害,若有这种居士,我可能也不敢去托钵,因为,太厉害,他会训斥,我不敢。

【时维摩诘取我钵]盛满饭。】盛满饭之后你就知道,他就开始说法,先盛一钵饭给你吃,就要开始训示了,怎么训呢?

【谓我言。】告诉我,【唯.须菩提。若能于食等者.诸法亦等。】你若能在吃饭当中了解平等法,诸法就平等,意思是说诸法平等,你当下若修平等法,你连吃饭也是平等,解脱的意思,维摩诘居士说【诸法等者,于食亦等。】你吃若平等。

【如是行乞.乃可取食。】这样才够资格受人家的布施,因为你是平等法。因为,须菩提出生时很富裕,所以,他能了解,富裕人比较我慢,所以,他专门要救富裕人,须菩提了解富裕人不念及世间无常,所以,他不肯布施,因此,须菩提就专程托钵,托什么钵,向富裕人托钵,他不向穷人托钵,他想救济富裕人,我若不救富裕人,接受他们的供养,下辈子会贫穷,所以,须菩提专门向富人托钵。

所以,维摩诘居士告诉他,不可以,你托钵也要给穷人机会,怎么可以专门向富人托钵,乃可取食,平等法才可取食。

【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.亦不与俱。】须菩提,淫怒恚不必断,注意听!不必断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就没有这些,讲断是二乘人,讲不断是法身大士。本来就没有这些,因为你虚妄、执着,所以淫欲心不断;因为你虚妄、执着,所以忿怒心不断;因为我们没有智慧,所以你愚痴心不断。虽然不断淫怒痴,就是本性具足清净智慧;但是也不以淫怒痴互相,与俱就是也没有这些。因为,法身大士观淫,男女的淫、忿怒、愚痴,都跟涅磐相一样。所以,我才告诉诸位!修行一切法,从外表上是无法判断的,当下能够得解脱,我们若会听法,其实是很简单的,这就是涅磐。不断、不俱,若能如是,你才能取食,所以,不断淫怒恚,但是,也并没有具足淫怒恚。

【不坏于身.而随一相。】一相就是平等,不坏于身就是万物都平等,是非都洞观,我们的色身就是一相,不用将色身灭掉,我们还有另外一个色身,色身就是五阴身,所以,你不必坏掉五阴身,你就可以平等进入法身,实相法。

【不灭痴爱.起于解脱。】声闻是因为智慧,所以,会障碍,因为愚痴,声闻因为法执不断,所以,会障碍智慧,因此,他还有灭叫做痴爱;大乘没有这样,大乘佛法不灭痴爱,当下就能解脱,起于解脱。(未完)

维摩诘经 01 : 我们所说的不二法门都是根据《维摩诘经》来的

维摩诘经02 : 有忍辱的人才能接受实相、无生的法

维摩诘经03: 进入一切空性,你的思想、智慧就迸发出来

维摩诘经04:直心是菩萨的净土,将虚伪的面具拿下来

维摩诘经05 : 菩萨是以解脱生死来摄受众生,情执不是菩萨所应该做的事情

维摩诘经06:你尊重众生,你就是供养一切

维摩诘经07 :若修无相法,看到缺点我不要看,听到是非我不听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